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中國文學批評史二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ry Criticism(Ⅱ) 
開課學期
102-2 
授課對象
文學院  中國文學研究所  
授課教師
蔡 瑜 
課號
CHIN7334 
課程識別碼
121 M0220 
班次
 
學分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五6,7,8(13:20~16:20) 
上課地點
博雅403 
備註
與曹淑娟合開
限碩士班以上
總人數上限:12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22CHIN7334_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中國文學批評史」是研究中國文學批評的基礎課程,旨在引領學生經由文獻研讀瞭解中國文學批評的主要方法與重要理論,以及觀念發展的歷程。上學期以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為範疇,下學期則以唐宋以迄明清為主。下學期的前半部分依唐宋時期文學批評的特性,區分為詩格與詩法、詩話、選本三個主要專題。
課程綱要:
一、緒論:
唐宋文學批評的資料
唐宋文學批評的方法
二、唐宋文學批評實例探討
1、詩格與詩法
研讀文獻:
空海大師撰《文鏡秘府論》
張伯偉撰《全唐五代詩格彙考》
司空圖《詩品》
魏慶之《詩人玉屑》
2、詩話
研讀文獻:
何文煥輯《歷代詩話》
丁福保編《歷代詩話續編》(《續歷代詩話》)
嚴羽著,郭紹虞校釋《滄浪詩話校釋》
3、選本
研讀文獻:
《唐人選唐詩新編》
方回《瀛奎律髓》

「中國文學批評史」(二) 後半部分依明清時期文學批評的特性,擬就八個主要專題進行觀察與討論:

1、緒論:明清文學批評的資料與方法
2、論詩詩傳統的文論意義與侷限
3、明代復古文學思潮的產生與發展:茶陵、前七子、後七子
4、明代性靈文學思潮的產生與發展:公安、竟陵
5、明末清初文學思潮的總結與反思:陳子龍、錢謙益、黃宗羲、王夫之
6、盛清詩壇的神韻、格調、性靈、肌理說:王士禛、沈德潛、袁枚、翁方綱
7、清代詞壇的浙西、陽羨、常州諸派詞學觀點
8、明清古文理論:以明之唐宋派、清之桐城派為主 

課程目標
1、 訓練學生搜集、判讀研究資料的能力
2、 培養學生詮釋文學批評文獻的能力
3、 激發學生提問、思辨的能力
4、 訓練學生撰寫符合學術規範的論文
 
課程要求
本課程以專題討論方式進行,請修習同學務必於課前閱讀相關資料、思考論題,認真準備課堂導讀、積極參與討論,並於期末繳交一篇相關論題之學術論文初稿。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另約時間 
指定閱讀
待補 
參考書目
參考書目
郭紹虞:《中國文學批評史》,臺北,臺灣明倫書局。
羅根澤:《中國文學批評史》,臺北,學海出版社;臺灣商務印書館。
王運熙、顧易生主編《中國文學批評史新編》,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郭紹虞:《中國歷代文論選》,臺北,木鐸出版社。
黃霖、蔣凡主編:《中國歷代文論選新編》,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李澤厚、劉綱紀:《中國美學史》,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張伯偉:《中國古代文學批評方法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2
宇文所安:《中國文論》,上海:上海社科,2003
盧盛江:《文鏡秘府論彙校彙考》,北京,中華書局,2006
張伯偉撰:《全唐五代詩格彙考》,南京:江蘇古籍,2002
傅璿琮:《唐人選唐詩新編》西安:陝西人民,1996
蔡瑜:《唐詩學探索》(臺北:里仁,1998)
蔡鎮楚:《中國詩話史》(湖南:湖南文藝出版社,1994年)
何文煥輯:《歷代詩話》(臺北:藝文,1964)、(北京:中華書局,1981)、(臺北:漢京,1983)
丁福保編:《續歷代詩話》(臺北:藝文,1983)、《歷代詩話續編》(北京:中華書局,1981)
嚴羽著,郭紹虞校釋:《滄浪詩話校釋》(臺北:里仁,1987)、(北京:人民,1961)
郭紹虞編:《宋詩話輯佚》(臺北:華正,1981)、(北京:中華,1980)
郭紹虞編:《宋詩話考》(北京:中華,1979)
宋.魏慶之:《詩人玉屑》(台北:世界書局,1980)
元.方回選評、李慶甲集評校點:《瀛奎律髓彙評》(上海:上海古籍,
2005)
周裕鍇:《宋代詩學通論》(上海:上海古籍,2007)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期中課堂報告 
50% 
 
2. 
期末書面報告 
50%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0週
4/25  緒論:明清文學批評的資料與方法 
第11週
5/02  論詩詩傳統的文論意義與侷限 
第12週
5/09  明代復古文學思潮的產生與發展:茶陵、前七子、後七子 
第13週
5/16  明代性靈文學思潮的產生與發展:公安、竟陵 
第14週
5/23  明末清初文學思潮的總結與反思:陳子龍、錢謙益、黃宗羲、王夫之 
第15週
5/30  盛清詩壇的神韻、格調、性靈、肌理說:王士禛、沈德潛、袁枚、翁方綱 
第16週
6/06  清代詞壇的浙西、陽羨、常州諸派詞學觀點 
第17週
6/13  明清古文理論:以明之唐宋派、清之桐城派爲主